德江县枫香溪镇先联社区没有加工木材的历史,今年却做起了木材生意,其月产值达约 40 万元之多。
11月底,记者在社区党支部领办的强村富民木材加工工坊内目睹了井然有序的场景:一根根加工完成的木方条被整齐地捆绑成束,叉车操作员们正有条不紊地将这些木条装运至货车上,场地的另一角,成堆的待加工原木正等待着被“唤醒”。
社区党支部书记张金福介绍,先联社区位于沿河、印江、德江三县交界处,森林覆盖率将近80%,自然资源丰富,曾经,外出务工人员居多。
工坊的成立,宛如一场及时雨,让40余人有了稳定的就业。上张家湾组的居民肖贵顺和他的妻子王安霞告别了外出务工的日子,分别成为了加工厂里的工人和保洁,家庭月收入在7000元以上。
为了做好森林防火工作,该县决定在社区附近的连片森林中砍出一条8米宽的防火带。在社区党组织的动员下,长期在外从事木材生意的本地人张玉刚顿生一种朦胧的冲动。
很快,社区党支部和张玉刚双方一拍即合,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社区以投入资金100万余元作为集体资金入股,协调解决用地、用水、用电事宜。张玉刚投资100万元成立公司,入股资金和资源,负责工坊的生产经营管理,带动就业。所得利益按照社区集体经济40%、公司60%的比例分红。
创办木材加工厂的想法便跃然纸上,大家说干就干,可行性分析、选址、环保评估、申请用地、建厂……在驻村张杰的推动下,先联社区强村富民工坊的创办一气呵成。
“建筑市场需求量大,江苏、上海、广东等地都有稳定的收购商。”张金福和记者说,今年8月,从印江收购的1千吨木材在半个月内加工完成,并通过张玉刚的渠道迅速销售一空,打了个“开门红”。
然而,接踵而至的一系列问题,不禁使大家对木材加工产业的环保特性及其能否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心生重重疑虑。
首当其冲的便是生产的全部过程中所产生堆积如山的木屑、残次边角料,若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之道,不但会白白占据大片珍贵的土地资源,更有可能成为环境污染的源头。再者,当防火带的木材资源逐渐被消耗殆尽,又该从何处寻觅源源不断的原材料补给?
“最好能把废料也利用起来,通过技术方法转化为别的产品。”张金福在一次社区会议上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于是,社区“两委”反复多次磋商,利用互联网学习和外出考察,结合本地情况找出路。
上个月,社区终于迎来了令人振奋的突破。在经过全体成员严谨而充分的讨论之后,一项具备极其重大意义的决策应运而生并获得了一致通过 —— 巧妙地借助专业方面技术与创新工艺,将工艺流程中产生的 “废材” 高效地转化为优质木炭。
同时,充分的利用社区得天独厚的交通便利优势,广泛收购周边三县的马尾松、松木、杂木等丰富多样的木材原料。如此一来,不仅仅可以明显降低原材料采购与运输成本,提升商品市场竞争力,还能为社区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让更多的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稳定就业。
目前,工坊已与重庆市、遵义市、湖南商会建立相关合作伙伴关系。运营5个月来,产值220余万元,盈利45余万元。
“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延长木材加工产业链,把社区和周边养殖场、家庭农场所产生的粪便和农户收成后的秸秆收集起来,一同加工制作而成木炭。预计工坊年销售额为2000余万元,建筑木方年利润40万元,机制木炭年利润60万元。”展望未来,张金福信心满满。
2024年的暑假,14个来自北京、上海的孩子在贵阳进行了一场拥抱清凉夏日的深度体验。
水车不断转动,蝉鸣伴随着浓郁的稻香宣告着秋天谷物的丰收。台江县台盘乡阳芳村,因紧邻“村BA”发源地台盘村,其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环境特点,被誉为“村BA”的后花园。
今年以来,贵州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六六就业稳岗计划”,强化省外省内就业服务“一张网”建设。
开阳热电联产及配套项目是贵州省兴建的第一个集中供热项目,是为开阳工业园配套建设的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